干货分享|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升级法规标准解读
前言
近来,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网联汽车走向市场,软件在线升级(OTA升级)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。相比传统通过召回车辆修复系统缺陷的方式,OTA升级技术因具有低成本、高效率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。但同时OTA升级技术也带来了新的挑战。
本文对OTA升级技术的潜在风险及当前相关法规标准进行了梳理。
背景
传统汽车如出现系统缺陷,只能寄希望于车企通过召回方式进行修复,费时费力;而通过OTA升级技术则可以在线修复系统缺陷,显著节省成本、提高效率。同时,OTA升级技术也有助于车辆新增功能,提升用户体验,助力车企形成持续增值收入,因此众多车企纷纷引入。
而在提升效率的同时,OTA升级技术被滥用的问题也开始显现:
首先,部分车企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软件在线升级较为随意,在未向用户做充分说明的情况下自动升级,用户甚至不了解升级目的是修补漏洞还是新增功能;
其次,汽车与用户人身安全息息相关,部分车企在智能网联汽车系统功能不完善、验证不充分的情况下匆匆上市,并期望通过软件在线升级方式进行后续修补,这显然是不严谨的,也对现行汽车管理制度带来新的挑战;
最后,现行汽车产品管理制度是基于型式的许可(或认证)管理,要求车辆参数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,实际产品性能参数应与准入型式保持一致,但在软件升级技术广泛应用的情况下,汽车生产企业很容易绕开汽车产品管理制度而对车辆安全、排放、能耗等准入参数进行改动,这或将导致产品一致性问题,也对现行管理制度构成挑战。
针对以上情况,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,陆续出台相应法规进行约束。
国外情况
2020 年 6 月,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(WP.29)颁布了《软件升级与软件升级管理系统》(Software Update and Software Update Management System,R156)技术法规。R156法规提出了软件升级管理体系认证要求,规范了软件升级实施流程,确保软件升级过程安全、可控、合规,该法规已于2021年1月正式生效。2021年3月召开的WP.29论坛审议通过了R156解读文件,对法规部分条款作出进一步解释,以帮助企业及审核机构理解并应对法规具体管理要求。
R156法规对软件升级的要求如下:
在对车辆实施首次软件升级之前,OEM应确保其软件升级过程、与车型相关的软件升级管理系统经过批准;
OEM应评估软件升级是否会影响车辆型式批准系统的合规性,并进行记录;
如果软件升级不影响任何型式批准系统的合规性,则OEM可以进行直接升级,但应确保所实施的软件升级过程是安全的,并进行记录;
如果软件升级可能影响型式批准系统的合规性,则OEM应与相关型式批准机构联系,为受影响的系统寻求延期认证或进行新认证;
如果延期认证或新认证被批准,则OEM还应依据国家法规对受影响的车辆进行登记,此后便可实施软件升级,升级完成后要更新符合性声明中的车辆信息,以反映车辆经过型式机构批准的新的类型状态;
型式批准机构应定期检查OEM部署的软件和作出的决策是否适当,检查应包括对软件升级相关记录进行审计等内容。
2021年6月,欧盟汽车专家组提交了Regulation (EU) 2018/858和Regulation (EU) 2019/2144关于软件更新的修订法规草案,将R156法规融入其中,预计相关内容将于2022年正式实施。另外,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委员会软件升级工作组于2019年3月正式对标准ISO 24089《道路车辆 软件升级工程》进行立项,旨在为道路车辆软件升级提供一个标准架构,目前该标准处于草案编写阶段,预计将于2024年发布。
国内情况
电玩城下载app国对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升级可能引发的车辆安全、驾驶安全问题极为重视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、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也陆续发布相关管理文件加强监管。
01
2020年11月25日
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汽车远程升级(OTA)技术召回监管的通知》;
02
2021年4月7日
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《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(试行)》(征求意见稿);
03
2021年6月4日
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《关于汽车远程升级(OTA)技术召回碧桂园北斗产业基地
